讲座回顾 | 彭兴韵:关于行为金融的几个方面

发布日期:2023-06-17    浏览次数:

2022年5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彭兴韵教授应邀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关于行为金融的几个方面”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菀洺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彭兴韵教授从投资者行为的不同文学表达入手,由此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基于投资者行为的定义,彭教授表示投资者的心理活动会受到市场的牵制,而情绪的周期性波动也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相应影响。

接着,彭兴韵教授重点分析了投资者行为决策的框架和背景。人们在做出某个判断和决策时,往往会受到决策对象背景和框架的影响。因此,投资者通常会出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诱导效应,彭教授通过具体案例进一步解释了四种心理效应的定义与区别。

关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导致的认知失调等问题,彭兴韵教授简要分析了“过度自信”的概念及其表现。过度自信是典型而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偏差,并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过去的成功经历会使投资者更加地“过度自信”,因而在牛市时期,投资者“过度自信”的行为往往比熊市中更显著。

在启发式决策方面,彭兴韵教授由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一书引出启发式决策的概念、目的和表现。彭教授指出启发式决策有四种类型,即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情感启发和锚定。在投资金融活动中,启发式决策通常会引发羊群效应,而投资者群体行为的相互影响也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随后,彭教授细致地论述了群体及其行为特征,群体是具有高度同质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个体集合,群体中的个体情感和思想会选择相同的方向,他们的意识也将逐渐消失。

最后,彭兴韵教授简要地介绍了克服心理偏差的方法。市场变化莫测,没有一成不变的投资方法,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会成为失败的源头,所以投资者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法。彭教授强调,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金融坏境,人们必须敬畏市场、敬畏风险,遵循规律,三思而后行。

本次讲座,彭兴韵教授结合各种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行为金融学中的六大问题,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相应解答。张菀洺教授代表学院再次感谢彭兴韵教授奉献的精彩讲座,并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她表示彭教授通过古今中外不同的案例生动地阐释了行为金融学中的投资与普惠金融知识,广大师生深受启发。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下一篇